涉外劳动仲裁管辖
什么是涉外劳动仲裁
涉外劳动仲裁是指在涉外劳动关系中产生的争议,由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涉外仲裁机构进行仲裁的过程。涉外劳动关系可以是外籍人员在中国的劳动关系、中国公民在国外的劳动关系,以及中外两国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
涉外劳动仲裁的管辖原则
涉外劳动仲裁的管辖原则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劳动仲裁委员会所在地原则:如果是在中国任一地所产生的涉外劳动争议,则由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
合同选法原则:在涉外劳动关系中,当双方就合同选择法律时一般应遵照该原则。即如果涉外劳动合同中规定了选择外国法、或者履行地在国外,则由相应的涉外仲裁机构管辖。
适用法律原则:当事人没有约定适用法律的,依照涉外劳动关系中适用法律的通则和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办理管辖手续。
公序良俗原则:在本国法律及国际公认的社会公序良俗不允许或限制的受援方请求,同样不得受理。
涉外劳动仲裁的主要参与人
涉外劳动仲裁的主要参与人有:受援方、请求方、证人和辩论代表。受援方是劳动者或雇主。请求方是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的一方,证人是为了证实当事人陈述的事实而出庭作证,辩论代表是在仲裁过程中代表双方当事人辩护或作证。
涉外劳动仲裁的程序
涉外劳动仲裁程序分为受理、调解、仲裁、生效、执行五个步骤。其中,生效和执行可以继续在法院进行。
涉外劳动仲裁的注意事项
涉外劳动仲裁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问题:涉及外籍员工的案件涉及到了不同的语言问题。需要确定仲裁程序和材料的语言,以及涉及证人时需要确定证人是否需要口译翻译。
证明材料问题:这既包括书面文书,也包括实物证据的保管和保全问题。需要指定保管人,并保持证明材料被回收的取得凭证。
选择涉外仲裁机构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涉外仲裁机构,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涉外劳动仲裁案例分析
中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与美国EM公司签订了一份涉外劳动合同,按照合同规定,涉外劳动争议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EM公司认为机器设备公司未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技术交底、配合与技术支持等义务,提出了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的请求。工商管理局认为该争议属于涉外劳动争议,按照合同约定,双方应当进行仲裁。最终,仲裁机构裁决机器设备公司应向EM公司支付2000万美元的违约金和50万美元的技术支持费用。
涉外劳动仲裁的优势和不足
涉外劳动仲裁的优势:
快速解决:相对于法院审理案件的时间,涉外劳动仲裁的处理速度更快。
节约成本:涉外劳动仲裁作为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相对于法院诉讼费用较低。
便捷灵活:涉外劳动仲裁充分体现了仲裁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和专业性,同时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灵活的争议解决方式。
涉外劳动仲裁的不足:
不一定平等:有一方可能会因为语言、文化或司法制度互不相同所导致的差距而不占优势,需要提前做好对应的准备。
决策不可上诉:在涉外劳动仲裁中,当事人一般不能通过上诉来更改或推翻仲裁决定。
有限的适用范围:涉外劳动仲裁适用范围有限,与法院诉讼相比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
结语
涉外劳动仲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日渐重要,对于维护外籍员工的权益和推动跨国投资发展十分重要。然而,作为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涉外劳动仲裁存在一些优势和不足,需要持续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