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之后会放人吗?
背景介绍
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对于犯罪嫌疑人采取一定措施约束其活动,同时允许犯罪嫌疑人保释,暂时离开警务机关或看守所。
取保候审的前提条件
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犯罪嫌疑人有合法的住所和联系方式;
2. 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庭对社会有一定稳定工作和生活来源;
3. 犯罪嫌疑人无社会危险性,不会对证人进行威胁、打击、报复;
4. 犯罪嫌疑人非毒品犯罪或者不需要强制隔离戒治的肇事者。
取保候审的措施
公安机关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出具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要求犯罪嫌疑人签署保证书或者担保人签署担保书;
2. 限制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要求其每日到固定单位报到;
3.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应当在法定期间内到达公安机关通知的地方配合案件处理;
4. 犯罪嫌疑人应当向公安机关如实提供有关案件的证据和情况。
取保候审之后会放人吗?
取保候审之后,如果犯罪嫌疑人符合法定条件,公安机关可以对其予以放人。具体情况包括:
1. 取保候审期间,经犯罪嫌疑人住所所在地或单位工作人员出具的证明,或者犯罪嫌疑人到公安机关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经公安机关审查,确实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公安机关,可以适当延长到达时间;
2. 犯罪嫌疑人具备取保候审的条件,但是家庭未能提供担保人或者担保人不符合规定,公安机关可以放人;
3. 犯罪嫌疑人符合保外就医、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减刑等规定,公安机关可以放人。
取保候审期限和延长
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为12个月,期满后如未作出立案侦查决定,起诉书的送达期限已经届满的,或者公安机关已经决定不再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取保候审措施。但是,需要继续约束犯罪嫌疑人活动的,可以视情节再次决定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在特殊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取保候审期限,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被取保候审的权利和义务
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改变住所、工作或者学习等,必须按期限到公安机关报到并参与案件调查;不得对案件有妨碍行为,向公安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或者证言;不得接触被害人、证人或者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如果犯罪嫌疑人有上述行为,公安机关可以取消其取保候审资格,并采取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会影响后续审判吗?
取保候审并不等于被判无罪或减轻惩罚,而是一种暂时的约束措施,旨在确保犯罪嫌疑人按期到案,并对社会稳定和案件侦破起到积极作用。对于案件的调查和判决,并不会因为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而受到影响。
取保候审的注意事项
1. 犯罪嫌疑人应该按照公安机关的要求提供证据和情况,如果不如实提供,可能会对自己不利;
2. 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不得改变住所、工作或者学习等,必须按期到公安机关报到,否则将被取消取保候审的资格;
3. 如果犯罪嫌疑人的担保人不符合规定或者拒绝担保,公安机关可能会拒绝采用取保候审的措施;
4. 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不得接触被害人、证人或者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否则公安机关可能会采取强制措施。
观点
针对取保候审的问题,应当充分理解取保候审的意义和作用,在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同时,也应该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犯罪嫌疑人只要积极配合案件调查,不违反取保候审的条件和规定,放人的机会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