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错方离婚财产分割
近年来,离婚事件愈演愈烈,但是离婚追求的仍然是财产利益。尤其是当一方存在较大的过错时,如婚外情、虐待、吸毒等,离婚财产分割将受到更多的关注。接下来,我们将围绕“过错方离婚财产分割”这一话题逐一展开讨论。
过错方的定义
所谓过错方指一方在婚姻中存在过错行为,该过错严重影响了婚姻的持续和稳定。例如:婚外情、虐待、家庭暴力、赌博、吸毒等。
约定财产制度
在婚姻关系建立时,双方可以约定以何种财产制度生活。我国婚姻法规定了两种财产制度:一是夫妻共同财产制,二是夫妻独立财产制。若在约定时涉及夫妻财产分配的问题,应当在约定中明确写明,否则离婚时将产生无法料想的影响。
财产分割的范围
过错方的财产分割范围仅限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取的财产。但是,因夫妻共同劳动所取得的财产,以及在婚姻关系中形成的任何增值,都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无论哪一方存在过错都应一并分割。
财产分配方式
财产分配方式通常有三种:协商分配、诉讼分配和仲裁分配。对于比较复杂的财产争议,建议经由法律专业人士协调调解、或者直接进行仲裁,以确保公平科学。
过错方所得到的财产
如果过错方的过错行为导致另一方在婚姻中蒙受了经济损失,另一方依法可以要求过错方进行经济赔偿。此外,如果过错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取的财产在分配过程中被扣留或分配不均等现象,依法应当采取追回或补偿的方式。
夫妻债务的分配
夫妻关系中存在共同债务时,离婚后应根据债务产生原因和分配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若是债务是在婚姻关系中共同花费的,两方都负责偿还。如果债务是由一方个人所债,则由该方独自负责。
法院判决的适用
如果结婚过程中发生过错,双方不能在离婚协议书上达成共识,或自行协商后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审理离婚财产分割的案件中,法院将根据离婚协议和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决定。在较为严重的过错行为中,法院有权将过错方的财产比例适当降低,以保护另一方的利益。
观点
离婚是很痛苦的事,尤其是当一方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在离婚财产分割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双方的利益以及财产的来源。对于过错方而言,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采取比例适当的制度。建议夫妻在约定财产制度时,应策划明确,防止离婚时无法清晰分割,引发不必要的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