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办理取保候审会怎样
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是在依法取得被告人身份的前提下,在不扣押被告人的情况下,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决定,对未决案件的被告人,要求其遵守一定的制约条件并承诺按时到庭接受审判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被拘留与取保候审的差别
被拘留是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对于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有权利通过该强制措施对其进行扣押或限制人身自由等,对被拘留的人员来说,强制措施的时间也是相对较长的,而取保候审则是对犯罪嫌疑人为了确保其到达法庭接受审判而采取的一种法律措施,取保候审时间相对较短。
不办理取保候审的后果
如果犯罪嫌疑人逃跑、出逃或者躲藏而导致在法定期限内无法主持审理,法院将会采取强制措施对逃逸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也就是常说的通缉。对于取保候审的人员,如果其不按照要求到达法庭接受审判,很可能会被扣押或者限制其人身自由。除此之外,如果嫌疑人逃逸,还可能会被列入公安部门的“逃犯库”,影响嫌疑人今后的生活。
如何被取保候审
如何被取保候审?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的程序是: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调查取证或审查起诉工作中,对案件的情况经过审查,认为对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具有必要性,并且被告人自愿同意出现在法庭接受审判,就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取保候审的类型
取保候审一般分为纯押、协助、交保、定金和保证金五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交保和定金。交保即指被告人与担保人签署协议,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对于一些担保人状况较好的人,可能要求其交保金额较高,而定金则是被告人缴纳一定的定金作为担保金,缴纳之后便可以回家等候接受审判。
取保候审的限制条件
对于已经取保候审的被告人来说,必须遵守一定的限制条件,一般来说包括:不得离开固定的居住地或者指定居住地;不得变更住处;不得随意与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指定的检查人员脱离联系;不得参加指定的集会、游行、示威等不良活动;不得接触与案件有关的证人或者指定证人;到审判时刻一定要到达指定地点等。
取保候审费用如何支付
在取保候审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取保候审方案需要支付不同的费用,根据《取保候审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交保、定金和保证金方式的取保候审需要交纳取保候审保证金,而纯押和协助担保的取保候审不需要交纳保证金,同时被解除取保候审后,所交纳的保证金因抵作罚款而不予退还。
取保候审时机和相关费用
取保候审时机一般是在被实行强制措施的当天或者后一天,在此之前可以先到所在派出所交保(交50元)或定金(1000元)来暂缓实行强制措施。如果当事人经济状况较好,可以通过缴纳保证金或者找担保人的方式来取保候审。在缴纳保证金的情况下,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一定的限制条件,否则保证金将会因抵作罚款而不予退还。
观点
如果你被卷入刑事案件而面临取保候审的情况,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权益和责任,如果符合条件可以选择取保候审,这样既可以保证自己不被扣留,又可以在不妨碍司法审判的前提下保护自己的权益,当然,必须遵守限制条件,不得擅自脱逃和违反限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