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违约金
违约是指当事人在约定的时间或者地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了义务但是履行的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情况,给对方造成了损失,法律界上称之为违约。那么,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约定的预先确定的一定金额作为因违约而需要支付的赔偿金。
1. 违约金应当合法合规
违约金是一种合同约定的形式,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应当遵守有关强制性法律规定和国家政策,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
2. 违约金不应过高
违约金的数额应当合理,不应当超出对方因履行合同而可能遭受的损失和其他合理费用。违约金过高会加剧合同履行的风险,使得失信成本过高,对经济发展不利。
3. 违约金应当精确定额
违约金应当在合同中精确定额,不可以模糊不清,否则难以判断何时构成违约,也难以确认惩罚的金额。同时,应当注意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不能超出合同中约定的金额数额。
4. 违约金的收取方式应当清晰
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有关违约金的收取方式。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直接从应付金额中扣除。
5. 违约金的适用范围应当明确
违约金只能针对合同中明确约定的违约行为适用,不得随意扩大违约的范围,也不能使用高额违约金来威胁对方履行合同。
6. 违约金的使用原则应当合理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对违约金的使用做出合理的约定,但是违约金的用途不应当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违约金的使用也应当符合诚实信用原则。
7. 违约金应当与实际损失相关
与合同履行约定相关的实际损失是确定违约金数额的重要依据。如果违约金数额远高于实际损失,就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应当根据实际损失重新确定违约金数额。
8. 违约金的退还应当规范
当违约金认定为非法收取或者数额远高于实际损失时,应当及时退还给违约方,并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利息等相关费用。
观点
违约金作为合同约定的一种形式,不仅要符合法律规定,而且要遵循公平公正原则。违约金过高或者违法收取都不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正原则,应当引起法律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同时,当事人应当在签订合同时慎重考虑违约金条款,合理选择违约金数额,避免因违约金条款引发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