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仲裁程序及其作用
仲裁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一种方式,它是指由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委托,依据法律,通过仲裁庭等方式,对纠纷进行调解,产生具有强制性的裁决的过程。相对于法院诉讼,仲裁程序具有更高效、更灵活、更合理、更低成本等优势。
仲裁时间程序的流程
一般而言,仲裁时间程序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的流程:
1.案件申请
在仲裁开始之前,申请人需要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申请应当包括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以及相关证据。仲裁机构应当在5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保符合要求后即受理案件。
2.组成仲裁庭
经仲裁机构的审查属实后,仲裁机构应当在3日内组成仲裁庭,并通告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仲裁庭的组成应当符合法律和规定的要求,以保证独立、公正、客观、专业。
3.答辩
被申请人自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15日内应当提交书面答辩,说明事实、理由和证据,双方之间可以达成和解协议的化,在答辩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仲裁机构可以根据情况将仲裁期限适当延长。
4.听证
仲裁庭应当依据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处理约定中和仲裁规则中关于案件调解方式的约定,决定案件是否进行口头或书面听证,通知双方当事人和证人出席听证会。在听证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质证、辩论和请求。听证会结束后,仲裁庭应当制作听证会记录。
5.裁决
根据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被申请人提交的答辩书、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听证会记录等,仲裁庭应当在仲裁期限届满前作出仲裁裁决,并送达给双方当事人。
6.强制执行
如果当事人未履行仲裁裁决,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对于申请执行的仲裁裁决,不再审理核定,而是直接执行。
7.申请撤销
当事人不满意仲裁结果,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在仲裁裁决作出之日起6个月内申请撤销。经过法院审查核实后,符合撤销条件的,法院将裁决撤销,由新的仲裁庭再审。
8.申请执行裁决
在仲裁裁决作出之后,如果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则申请强制执行仲裁裁决的程序与申请执行法院判决相同。强制执行的时间具有强制力,可以驱使被执行人履行裁决。
结语
以上是仲裁时间程序的流程。相对于法院诉讼程序,仲裁具有便捷、高效、成本低等优势,因此受到很多当事人的青睐。然而,仲裁也存在着程序上的风险,比如如果仲裁庭过于偏袒某一方,就会导致当事人难以接受结果。所以,在进行仲裁之前,当事人需要了解程序和规则,选择具有信誉和专业的仲裁机构和仲裁员,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