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到期会被诉讼
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刑事法律程序中的一项重要程序,是为了保护被侦查机关依法传唤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当地保障其合法权益,同时保证侦查、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取保候审的期限
取保候审的期限一般为不超过一年,最长不超过一年半,而且上述期限仅限于初次决定取保候审的时间,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限内,案件未及时向法院移送,超限需要继续取保候审的,需要重新决定取保候审的期限。
到期需要注意的事项
当被取保候审的期限即将到期时,嫌疑人或被告人必须向公安机关或检察院申请延长期限或者决定逮捕,否则就会被视为主动放弃取保候审的资格。同时,嫌疑人或被告人也可以选择自动投案,这样有利于主动认罪、悔罪,从而获得缓刑和从轻处罚。
逮捕令的执行
如果被取保候审的人没有申请延长期限或决定逮捕,那么逮捕令就会被执行,被取保候审的人就会被送进看守所,等待审判的结果。
被逮捕后的法律程序
被逮捕后,嫌疑人或被告人有权委托律师,律师可以出庭参加审判、参加侦查、进行辩护等。同时,嫌疑人或被告人也可以要求检察院对逮捕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保释
即使被逮捕,被告人或嫌疑人仍有可能被保释。依法可以被保释的被告人或嫌疑人需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同时保证视案情况按时到庭参加审判或者执行判决,否则保释金将被收缴。
未及时提交案件的后果
如果侦查机关在取保候审期限内未能将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机关,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被取保候审的人可能会被解除取保候审,可以正常生活,但是并不等于免于刑事追究。如果检察院认为刑事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应以刑事责任追究,将对被取保候审的人提起公诉。
总结
无论是被取保候审期限即将到期的被告人或嫌疑人,在做出决定的时候都需要理性思考,综合各种因素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法律不能替代道德,嫌疑人或被告人悔罪认错,积极改过,对于自身都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