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科普
专业、免费、可靠

劳动合同欺诈范围

了解劳动合同欺诈的范围

劳动合同欺诈是指用欺骗、胁迫、误导、恐吓等手段,使受害人签订劳动合同或存在合同中的条款,达到违反法律、法规的目的的行为。以下是劳动合同欺诈的范围。

1.假招聘、虚假职位

有些企业为了减少工资成本,会故意发布一些虚假职位,让求职者前来应聘,然后利用种种手段欺骗和胁迫他们签订不合理的劳动合同。

2.故意隐瞒工作条件、工作内容

面试时企业会隐瞒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有关重要条款,一旦工作启动,才告知员工实际情况,拒绝改善工作条件,甚至根本不支付薪酬。

3.不合理工时制度

有些企业强制员工进行超时工作,超时加班未得到合理补偿,这也是一种劳动合同欺诈的行为。另外,企业为了达到生产目标,强迫员工进行非正常的工作安排,如连续工作等。

4.扣除工资(罚款)

劳动合同欺诈范围

在劳动关系中,在不符合中国劳动法的情况下,企业有更多自由的扣除工资或罚款的权力,这也是劳动合同欺诈的一种表现。

5.制作虚假劳动合同

某些企业故意制作虚假劳动合同,企图规避劳动法规的制约,从而达到欺诈员工的目的。

6. 违反最低工资标准

一些不法企业往往会违反最低工资标准,以较低的工资标准来欺骗员工,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7.阻碍劳动者与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联系

某些企业往往会阻止员工与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联系,甚至对未经授权的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强制驱逐。

8.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

企业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或恶意拖欠工资,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这也是劳动合同欺诈的一种表现。

9.强制劳动

一些企业进行红色加班,即擅自增加员工工作时间和数量,强制打包性加班,从而违反法律规定,构成欺诈行为。

10.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违反工伤保险、社保、退休金等规定,也属于劳动合同欺诈的范围之内。

结语

劳动合同欺诈是一种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如果受到劳动合同欺诈,请及时保护自己的权益,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企业也需要合法经营,营造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逐日律法网 » 劳动合同欺诈范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