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科普
专业、免费、可靠

判缓和取保候审的区别

什么是判缓和取保候审

在刑事诉讼中,判缓和取保候审是两种常见的保释形式。判缓是指被告人被法院宣判有期徒刑,但可以暂缓执行,一定期限内暂不执行有期徒刑,同时要求被告人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 而取保候审则是指在刑事调查阶段,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有关机关准予保释,但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限制,并需要到警局签到等。

申请条件的不同

判缓的申请条件通常需要满足被告人具有主观上、客观上的情节轻微的犯罪事实,并且有法定量刑、社会危害较小等情形; 取保候审则需要满足嫌疑人的人身、经济担保措施已经落实,违法行为有一定的社会危害,并且对其社会危害的危险程度较小。

申请方式的不同

判缓通常是在判决书上明确宣告,与判决书一起送达; 而取保候审则需要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请,由公安机关出具决定,决定后嫌疑人需到公安机关报到。

出狱时间的不同

判缓的被告人可以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未被撤销缓刑的情况下,免除刑罚执行; 而取保候审的嫌疑人需等待案件终审后才能完全摆脱刑事追究。

行为规范的要求

判缓和取保候审的区别

判缓要求被告人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如不犯罪、不使用麻醉药品等,同时要接受法院的监督和管理; 取保候审要求嫌疑人遵守限制出境、改变住址、与其他人会见等一系列行为规范,如有违反则会影响其取保候审的效力。

申请的难易程度

相对而言,判缓的申请较为困难,一般需要有律师的全面介入,并有相对充分的法律准备和证据材料; 而取保候审则是在认为有必要情况下,经公安机关同意并做出相应决定。

适用范围的不同

判缓的适用范围一般仅限于有期徒刑的刑事案件,并要求被告人缓刑期限不得超过五年; 而取保候审适用于所有刑事案件,并无时间上的限制,但需要公安机关的认可。

对社会的影响

判缓对社会的影响较冷,一般仅对被告人及其家庭产生影响; 而取保候审的透明程度较高,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和社会的反应,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建议

由于两种方式的申请条件和适用范围均存在区别,建议当事人在申请前应详细了解自己的犯罪事实和案件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释形式。

结论

判缓和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常用的两种保释形式,它们在申请条件、出狱时间、行为规范要求、申请方式、适用范围、难易程度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当事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释形式。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逐日律法网 » 判缓和取保候审的区别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