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科普
专业、免费、可靠

假离婚骗贷

假离婚骗贷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假离婚骗贷现象屡见不鲜。该种做法的大概流程为:伪造离婚协议,骗取银行贷款,然后未离婚的夫妻借此分割共同财产,而“离婚协议”成了密码保险库,以此赚取利润,危害巨大。

假离婚骗贷

一、假离婚骗贷案例不断增多

随着法律的漏洞和互联网时代的便捷,类似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据报道,浙江一对夫妇因假离婚骗取人民币400万元,最终被判刑并赔偿银行损失;江苏南京则有一对夫妇,借离婚之名籍贷数十万,以购买豪车、购房等手段舒适生活,最终被查出,被判刑赔偿损失。

二、假离婚的形式多样化

目前,假离婚骗贷的手段已日趋复杂和包装,如制造虚假共同财产证明、利用银行工作人员,这些方式都增加了骗子获取成功的概率。

三、一些银行审核不严格

银行是假离婚骗贷的重要一环,一些银行贷款审核不严格,甚至有人被内部员工实际推荐“离婚贷款”,以换取更多的业绩提成,其中也存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奖励政策”。

假离婚骗贷

四、假离婚的骗术入门级较低,风险大

虽然骗贷的收益颇高,但这种方法入门级较低,技术含量不高,骗子也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本事,但其行为却违反了我国的法律法规,如果被抓到,处罚非常严格。

五、存在的法律问题与安全隐患

离婚协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极大地增加了利益冲突的种类和难度,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合法当事人的利益,同时也扰乱了法律秩序,引起社会不安与恶劣影响。

六、应该严格规范离婚协议

为了防范假离婚骗贷,应加强对离婚协议的规范和审核,通过规范化协议内容,及时披露、监管、检查等方式,提升离婚协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七、应该建立高效快捷的举报渠道

政府也应建立高效快捷的举报渠道,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加大打假力度,同时,银行应严格审核贷款,加强内部管理。

八、将社会安全意识普及至各个方面

个体的安全意识也应该加强,不仅是家庭财产的安全,更应是整个社会的安全使用问题。

观点:不能容错假离婚骗贷行为,严惩不贷,厚此薄彼的底线与划清界限。

假离婚骗贷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逐日律法网 » 假离婚骗贷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