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被刑事拘留的人在执行拘留措施前,因认为不必羁押可以保证到案受审,经留置机关决定可以不采取羁押措施,在取得保证金或者经济担保后,被告人回到原住处,等待案件审理。
什么样的犯罪行为可以取保候审
被依法刑事拘留的人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可以考虑适用取保候审措施:
轻微违法行为,危害较小,社会需要不大;
具有固定住所和工作单位,并有配偶或直系亲属在本地的;
年迈、患病、残疾的;
有胜诉可能,或者有其他情况表明其不会逃跑,不会再犯罪的。
取保候审是否需要交手机
在取保候审阶段,法院和公安机关会根据需要对被告人进行限制和控制,以确保案件的重新审理和被告人的到案,其中限制交付财产是掌握被告人行踪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要求被告人交出手机等通讯工具。
交付手机方便监控
法院和公安机关对被告人交付手机主要是为了加强控制和监控,在被告人回到住处后,通过手机定位等方式,及时掌握被告人的行踪,防止其逃脱。
交付手机侵犯隐私
有人认为,要求被告人交付手机侵犯了其隐私权,这种做法是不合法的。但是,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时,公安机关有权对被告人进行必要的限制性措施,以确保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也就是说,要求被告人交付手机等工具并不是随意的,是有法律依据的。
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权
在被要求交付手机的时候,建议被告人要求监管单位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明确,以免将自己的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警方在接管人财产时,应当在接管前将物品交付被接管人确认,制作清单,并在清单内记录物品、数量、规格型号等情况,并要求接管人签字确认。
被告人拒绝交付手机的后果
如果被告人拒绝交付手机,公安机关和法院可能会增加对其它财产的限制和控制,或者对其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甚至可能会撤销取保候审决定,依法采取其他监管措施。
总结
综上所述,取保候审阶段是否需要交付手机,这是根据被告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的,是否交付由公安机关决定,所有的措施都是为了防止被告人逃脱,保证案件顺利进行,并没有侵犯被告人的隐私权。如果被要求交付手机,被告人应当配合,但也可以在交付时要求监管单位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明确。
个人建议,如果被刑事拘留后要求取保候审,被告人应当尽力提供必要的证据,加强自身的信誉度和说服力,从而尽量避免被采取更强制性措施,也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自由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