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可以取保候审?
被羁押在看守所或拘留所中等待审判非常辛苦,取保候审就成为了很多被告人的第一选择。但为什么可以取保候审?取保候审与保释有什么区别?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1. 取保候审是什么?
取保候审,即保释。法律上规定,指犯罪嫌疑人在民事或行政诉讼中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而又未经刑事审判定罪的情况下,待需要向其追究刑事责任时,经办案单位批准或依法决定,按照规定向犯罪嫌疑人发放保证书,在保证期限内不再对犯罪嫌疑人强制执行拘留、监视居住、逮捕、取保候审等措施。
2. 取保候审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取保候审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第九十六条和第一百零二条。这些条款规定了取保候审的条件、程序、期限、保证金的交纳、保证人的要求等具体问题。
3. 取保候审的条件有哪些?
取保候审的条件共有三个:
(1)犯罪嫌疑人未逃逸记录。
(2)犯罪嫌疑人有固定住所,并有配偶或近亲属在场;或者无固定住所但能够提供保证人。
(3)犯罪嫌疑人不属于可以执行逮捕的情形。
4. 取保候审需要缴纳保证金吗?
取保候审需要缴纳保证金。保证金数额由批准或者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根据被告人经济状况、案情等具体情况确定。保证金一般不超过一万元,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适量提高。
5. 取保候审的保证人有哪些要求?
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具有中国国籍。
(2)具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3)无犯罪前科或未曾被判处刑罚。
(4)不属于可以执行逮捕的情形。
(5)与犯罪嫌疑人无利益冲突。
6. 取保候审的期限是多少?
取保候审期限一般是三个月,如果经办案单位认为需要延长,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经批准后最多可以延长至六个月。如果犯罪嫌疑人在保证期内没有逃逸,到期后保证金可以返还。
7. 取保候审与保释有什么区别?
取保候审和保释都是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中被羁押期间不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取保候审需要缴纳保证金和提供保证人,而保释则不需要。此外,取保候审的期限也要比保释短。
8. 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犯罪嫌疑人在被依法采取羁押措施后,可以由其自己或者其诉讼代理人向批准或者决定采取强制措施的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公安机关认为不宜取保候审的,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不准许取保候审的意见。
9. 取保候审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申请取保候审时,需要诉讼代理人进行现场申请,具体要根据被告人的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取保候审之后,需要按时到案审理,如不履行到案义务,将会取消取保候审资格,并追缴保证金,同时另作处罚。
10. 观点:取保候审是犯罪嫌疑人正当权利的保障,但也需要在尽量不影响案件调查的前提下,满足具体条件方可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