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是指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关系中产生的,涉及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方面的争议。如果双方无法自行达成协议,可以寻求第三方机构解决,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该委员会属于政府设立的机构,由员工、用人单位代表和政府代表组成。在起诉之前,需要先提交仲裁申请,并交纳一定的仲裁费用。
法律保障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法律保障下的一种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在仲裁中,委员会会根据法律、法规以及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做出公正的仲裁裁决,该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适用范围
劳动争议仲裁适用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如劳动合同纠纷、工资福利纠纷、解除劳动合同、责任事故等。值得一提的是,劳动争议仲裁只适用于经济方面的纠纷,而非刑事案件。
仲裁期限
劳动争议仲裁期限为60天,若特殊情况下需要延长,最长不得超过30天。一般情况下,仲裁裁决的时间为2-3个月。
仲裁结果
劳动争议仲裁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仲裁调解,另一种是仲裁裁决。仲裁调解是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提下,由仲裁委员会进行协调。裁决则是由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书一经出炉即生效。
申请司法救助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当事人有权申请司法救助。可以提请人民法院在规定期限内对裁决书进行审查或者对调解协议达成情况进行确认,司法救助的结果可以是撤销、变更、补充或者确认仲裁裁决。
劳动者维权途径
劳动者在维权时可选择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来解决劳动关系纠纷,也可以向工会投诉、举报或通过诉讼的方式。劳动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来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
注意事项
在劳动争议仲裁时,当事人应注意提交证据,确保事实的真实性。此外,需要注意仲裁费用的支付,如果一方拒不支付,仲裁申请将无法受理。
结语
劳动争议仲裁是一种有效解决劳动关系争议的方式,在维权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了解自己的权益,合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