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合同违约金?
劳动合同违约金是指在劳动合同约定期限内,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劳动者应当支付用人单位的违约金,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应当依照本法及有关规定确定。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设定是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对于不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进行惩罚,促进劳动者遵守劳动合同。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合理设置违约金的数额,不能超过劳动者的合理预期收益,也不能超过用人单位的合理损失。
如何约定劳动合同违约金?
约定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数额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双方履行劳动合同可能带来的经济收益;
双方违约时可能遭受的损失;
违约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后果等因素。
约定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方式有两种:
在劳动合同中对违约的约定进行明确,写入违约金的数额和支付方式;
在劳动合同中规定依据法律和规定的标准进行确定。
如何确定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数额?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数额应当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双方违约的情形确定。如果违约金的数额过高,可能会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果数额过低,则可能不能有效地制约劳动者的违约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问题的解释三》规定,如果违约金的数额未预先约定,双方当事人又不能协商确定,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受害人因违约所遭受的损失。如果不能确定违约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则规定最高不得超过双倍工资。
什么情况下可以追究劳动合同违约金?
在劳动合同约定期限内,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应当追究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责任。
但是,如果解除劳动合同时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比如用人单位有经济困难不能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或者劳动者不能从事预定的工作岗位上的工作的,劳动者就不需要承担违约金责任。
什么情况下不应当追究劳动合同违约金?
如果劳动合同期满,或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工作,或者用人单位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不应当追究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责任。
此外,无论什么情况下,也不应当强制从劳动者的工资中抵扣违约金。
劳动者不支付劳动合同违约金的后果是什么?
如果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导致用人单位遭受损失,但劳动者拒不支付违约金的,用人单位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法律责任。
同时,劳动者还有可能受到用人单位的其他处罚,比如取消岗位津贴、绩效评估等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企业如何合法合理合规处理劳动合同违约金?
企业应当合法合规进行管理和处理劳动合同违约金,具体操作如下:
合同订立时要明确约定违约金的数额和支付方式;
对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支付和收取要做好记录,并保存两年以上;
在追究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责任时,要遵循法律程序,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定期对现有的劳动合同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违约问题。
结论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使用应当遵循合理、合法、合规的原则。约定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数额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不能过高或过低。企业应当合法合规管理和追究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责任,维护劳动合同履约的公平性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