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 撤案会通知吗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案件层出不穷,让人们十分关注。而对于取保候审的案件来说,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撤案后会不会通知当事人呢?下面,我们将为您详细解答。
1. 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在侦查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时,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身体自由保障的一种刑事诉讼程序。通过取保候审,可以缓解犯罪嫌疑人在侦查和审判期间的压力。
2. 取保候审的程序和条件
在取保候审的过程中,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不得有谋杀、放火、抢劫、强奸等特别严重罪行;
(2)有定居地或者固定住所;
(3)有能够提供担保的人,并提供有价值的财产作为担保;
(4)具有合法的身份证件和有效的居民身份证。
通过上述程序和条件的要求,才可以成功申请取保候审。
3. 取保候审如何撤案?
在取保候审的过程中,如果当事人已经符合取保候审条件,而且银行存款及人身保费等安全保障措施已经落实,如果该案情形发生了变化或者当事人接到了有关司法机关的传票,他们就可以申请撤销取保候审措施。撤案本是一种能力和权利,并不需要通过法律手续或者类似的程序来完成。
4. 撤案后是否通知当事人?
关于撤案后是否通知当事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中国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撤案后是否要通知当事人。但通常情况下,办案人员会利用电话或者书面形式将撤案的消息告诉当事人。
5. 刑事案件的撤案流程
撤案是指检察机关或法院基于某些原因取消案件的侦查、审理、判决或执行,一旦撤案,被起诉人、被告人将不再受到法律的制裁。刑事案件的撤案流程如下:
(1) 立案;
(2) 纪录核对及卷宗制作;
(3) 侦查、起诉一审;
(4) 一审判决;
(5) 二审再审审查;
(6) 二审再审判决;
(7) 上诉;
(8) 上诉审查;
(9) 上诉判决;
(10) 上诉确定判决。
6. 撤案分类
撤案可以分为主动撤案和被撤案。主动撤案是法院、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等相应部门针对某些案件自行撤案,被撤案是由于犯罪行为无法证明,或者证据不足等原因,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后撤案。
7. 撤案的法律效力
撤案后原来的判决、裁定、决定或者执行,不再具有法律效力,并不影响当事人享有的各种法律权利。但是,一些证据和影响的记载可能会对当事人的个人信誉和名誉带来一定的影响。
8. 如何申请重新立案?
如果当事人在案件撤销后发现自己受到了冤枉和伤害,有权申请重新立案。具体操作流程:先准备好证据材料,向上一法院提交申请书,提交申请后,按照程序等待受理,由法院判定是否重审,如果可得到重审的机会,就必须坚定维护自己的权益,为自己伸张正义。
观点:在刑事诉讼法中,没有对撤案后需不需要通知当事人有明确规定。但在大部分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通过电话或书面形式得知撤案的消息。在撤案之后,如发现自己受到了冤枉和伤害,可以申请重新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