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科普
专业、免费、可靠

不予执行仲裁撤销仲裁

不予执行仲裁撤销仲裁

仲裁裁决的效力

仲裁是一种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由双方自愿约定,并经仲裁员裁决的方式解决争议。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仲裁裁决只要经过法定程序确认,就具有与法院判决同等的效力。因此,执行仲裁裁决是当事人义务和法律规定的。

不予执行的情形

尽管仲裁裁决有强制执行力,但在一些情况下,法院可以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其中包括违反法定程序、违反公序良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强制内容不合法、人身自由权益受到侵害等情形。此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还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双方协议,撤销仲裁裁决。

如何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一般应在仲裁裁决作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同时,申请撤销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即双方当事人没有约定仲裁规则、仲裁庭组成不合法、裁决与公序良俗原则抵触等情况。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时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一定的证据材料,如仲裁书、仲裁合同、法律意见书等。

申请撤销的效力

成功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并不意味着该仲裁裁决被废除。撤销只是将该仲裁裁决所产生的法律效力撤销掉,需要重新进行仲裁或诉讼程序。同时,如果撤销申请被法院驳回,仲裁裁决仍然具有执行力。

不予执行仲裁撤销仲裁

避免撤销的方法

由于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此,更好的方法是在签订仲裁协议时避免出现可能引起仲裁裁决违法的情况。例如,在约定强制性条款时遵守法律规定和公正原则,明确仲裁条款并委托有资格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等。

争议可能带来的风险

当事人在仲裁或诉讼中争得胜利并不等同于真正获得了胜利。如果仲裁裁决、判决转换为现实财务收益时无法得到执行,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损失。因此,在进行仲裁或诉讼时,要考虑到执行的可能性,以及采取保全措施等措施来确保自身的利益。

综上所述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或撤销仲裁裁决是司法程序的一部分,但如果当事人在签订仲裁协议时遵循正确的法律程序,尽可能避免违法条款的出现,避免争议发生,将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保护。

因此,在签订协议时,我们建议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符合法律规定,避免引发分歧和纠纷,努力保护自身的权益。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逐日律法网 » 不予执行仲裁撤销仲裁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