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又叫去报到
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当一个人在刑事案件中被逮捕或拘留时,可以由询问他的人员(如公安人员、检察官等)根据事实和规定,决定是否取保候审,即释放他,但他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向司法机关报告。
取保候审的条件和期限
取保候审的主要条件是:不构成继续羁押的必要;有固定的住所和可以保证报到的证人或担保;担保人有法定的财产和稳定的正当职业;担保人对被取保候审人有保证他出庭应诉和接受监管措施的责任。
取保候审的期限分为必须到达日期和法定期限。报到日期是指被取保候审人必须在国家机关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到(类似于签到),而法定期限是指被取保候审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到达机关报到。
取保候审的形式
取保候审的形式包括:一般保证金,担保人和监视居住。一般保证金是指被取保候审人向司法机关缴纳的一定金额的保证金,如果被取保候审人未按时到达需要报到的机关,则保证金将被没收。担保人则是指被取保候审人可以选择的一名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保证人,向司法机关提交保证书和担保书。监视居住是指被取保候审人需要在规定的居住地内居住,并且需要报到当地公安机关。
取保候审的注意事项
取保候审的注意事项包括:遵守报到时间和地点;不得离开居住地和规定区域;不得接触证人和与案件有关的人员;需要向承办的案件相关人员报告各种必要的情况,比如报到、居住变动等,不得通讯和出境等。
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后果
如果被取保候审人违反了规定,包括不到达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到、逾期未报到、隐瞒有关情况等,司法机关可以决定收走保证金、解除担保人的担保责任,并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处罚。同时,司法机关还可以再次逮捕被取保候审人。
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
取保候审是指仅在审查起诉阶段适用的措施,即侦查机关已经完成了对嫌疑人的侦查和取证工作,并对案件认定有结论后,提交给审查起诉机关案件审查。
取保候审与其他类似手段的区别
取保候审与其他类似的手段相比,如保释、监视居住、拘留等,具有保障被审查人身体安全,避免无限期羁押的优势。但是在具体运用中,应根据案情及嫌疑人危险程度等因素作出选择。
取保候审的调查和举报
如果被取保候审人违反了规定,公安机关等执法机关可以依法对其进行调查和举报,甚至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结论
取保候审是保障被审查人身体安全、避免无限期羁押的重要手段,但其严格的管理制度也需要被取保候审人和担保人严格遵守。与其他类似的措施相比,取保候审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