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委什么时候选仲裁员
仲裁员的作用
仲裁是一种经济纠纷解决机制,它需要一个中立的仲裁员进行裁决。在仲裁流程中,双方当事人有权选择仲裁员。仲裁员应是经过专业培训并合法注册的人员,有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和经验。
仲裁员的人选来源
仲裁员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仲裁委员会推荐和当事人共同协商推荐。一般情况下,仲裁委员会会根据案件性质、涉案金额、当事人的要求等因素,挑选出符合条件的仲裁员名单供当事人选择;当事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律师协会、行业协会等机构中挑选合适的仲裁员。
选定仲裁员的应注意事项
在选择仲裁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能力和专业素质。选定的仲裁员应具有执业经验和专业背景,能够较好的理解案件当中的相关专业问题。
2. 中立公正。由于仲裁是一种独立自主的解决机制,仲裁员应该是中立的,不偏袒任何一方,以保证裁决的公正性。
3. 执法经验。仲裁员的执法经验也应被考虑在内,以确保仲裁判决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仲裁委应该在什么时候选定仲裁员
选定仲裁员的时间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在提交仲裁申请时,仲裁委会应当在15天左右内指定仲裁员。
此外,在一些涉及涉外经济纠纷的案件中,仲裁委员会通常会在最初与当事人协商确定要求仲裁的时候,就开始着手选定仲裁员的工作。
如何保证选出的仲裁员合法有效
在选择仲裁员的过程中,应注意仲裁员的资格和执业注册状态。在中国,仲裁员需要经过法律规定的严格资格审查和专业培训,且必须注册才能从事仲裁业务。在仲裁员注册证书失效或过期时,仲裁员不得以任何方式从事仲裁活动。
如何应对选定的仲裁员不公正的情况
如果当事人认为选定的仲裁员存在不公正或有利于一方的情况,可以提出回避申请。回避申请是在仲裁程序中,当事人认为选定的仲裁员可能存在不公正或有利于一方时,提出的一项强制程序,意在保障仲裁程序的公正和公平。
如何评价仲裁员的工作
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员的工作表现将直接影响仲裁结果及其执行效果。评价仲裁员的工作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裁决是否合理、公正。
2. 裁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3. 裁决是否符合当事人的期望。
4. 对双方当事人是否进行了公平、平等、充分的听证。
结论
仲裁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纠纷解决机制,而仲裁员的选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选择仲裁员时,当事人应注意其能力、专业素质、中立公正以及执法经验等方面,以保证仲裁结果的合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