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科普
专业、免费、可靠

刑诉取保候审条款

刑诉取保候审条款

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如逮捕、拘留等)向公安机关或法院申请保释,如被批准后,就可以暂时离开拘留所或看守所,在待审期间履行一定的约束措施,如限制出境、不得离开当地等。

取保候审的法律依据

取保候审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至第七十四条。

取保条件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嫌疑人或被告人申请取保候审时,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有固定的住所或者其他确实的居留证明;

有确定的工作,或者有收入来源或有其他财产等在当地的实际联系;

刑诉取保候审条款

不属于假释、暂时出狱、监视居住期间,或者正在执行缓刑、免刑等刑事处罚的;

尚未予以逮捕的;

不属于法律规定的不得保释人员。

取保的程序

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在24小时之内向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提出取保候审申请书;如由检察院决定的,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

公安机关、检察院、人民法院受理取保候审申请后,在三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如受理后三日内未作出处理决定的,视为同意申请。

履行约束措施

被批准取保候审的嫌疑人或被告人需履行一定的约束措施,如:

限制出境;

不得离开居住地、所在市或者省份;

每周向公安机关报到;

不得接触被害人、证人等等。

取保候审的期限

取保候审的期限一般为六个月,如案情复杂,可以延长至一年;如必要,可以再延长六个月。

取保候审的解除

如果取保候审期间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违反了约束措施,或者经证实故意毁灭、伪造证据,阻碍调查,将被撤销取保候审身份,被重新采取强制措施,并根据法律规定追究其相关刑事责任。

取保候审的风险

取保候审虽然能够暂时避免嫌疑人或被告人被关押,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

嫌疑人或被告人需履行一定的约束措施,如约束居住,有时会受到家庭、工作生活的限制;

取保候审期间,嫌疑人或被告人需积极配合调查,不得隐瞒、歪曲事实,否则会被撤销取保候审身份;

在取保候审过程中,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如舆论压力、指责声音等。

观点

在申请取保候审时,嫌疑人或被告人需加强与律师、家人的沟通和配合,主动履行约束措施,积极配合调查,避免风险的出现。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逐日律法网 » 刑诉取保候审条款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