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能保多久?
取保候审是律师在为当事人辩护过程中最经常使用的保释方式之一。它是指犯罪嫌疑人依法被取保候审,即保证在规定的期限内不逃避检查,保证不妨碍案件处理,同时按规定配合调查取证活动。但是,很多人对于取保候审的时间保持疑虑,下面我们就会详细探讨:
1. 取保候审的时间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通常取保候审的时限不能超过12个月。如果案件不能在12个月内有定论,需要审查长期羁押。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先宣布强制措施缓期执行。
2. 取保候审的适用人群
取保候审适用于没有逃跑和妨碍诉讼的嫌疑人,以及能够提供担保的嫌疑人。但对于已被刑事处罚的犯罪嫌疑人、未达到适用条件的嫌疑人,以及不愿承担金钱、物品担保的嫌疑人,是不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的。
3. 保释金或者担保函
在申请取保候审时,律师往往需要提供保释金或者担保函,保障罪犯不会逃离或妨碍司法程序。保释金的数额由检察官指定,担保函则应该由可以证明担保人经济实力的证件作为凭据。
4. 取保候审的注意事项
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要遵守规定,不能随意更换住址、经常出差、与受害人接触、参与非法活动等行为。同时,还需要配合查证、出庭举证等活动,不能违反司法程序。
5. 申请取保候审的程序
当嫌疑人被依法批准逮捕后,在批准逮捕的下一个工作日之前,律师可以向侦查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取保候审申请书。检察官在接到申请书后需要在3日内作出决定。
6. 取保候审的作用
取保候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被告人应有的人权。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可能犯罪,那么犯罪嫌疑人在逮捕之前的处置方式可能更为适当,不必逮捕,应当减少对人身自由权的限制。
7. 担保人的责任
作为担保人的人,如果嫌疑人没有按照申请书中的承诺履行义务,担保人有义务向法院交纳保释金,并有可能面临其他法律责任的约束。
8. 取保候审的案例分析
实际上,在一些普通刑事案件中,取保候审的时间可以不到12个月。但对于重大刑事案件,例如危害国家安全案件,最长可以达到18个月。
观点:
总之,取保候审是一个相对安全的保释方式,适用于能够提供担保,并且不妨碍司法程序的犯罪嫌疑人。在这个时期,嫌疑人应该遵守司法规定,培养正确的法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