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犯取保候审条件
累犯,在我国法律中,是指与先前曾经被判处刑罚的一起或同时犯罪的人。对于累犯取保候审条件,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呢?
什么是累犯取保候审?
累犯取保候审即指对于累犯在被刑事拘留、逮捕后,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要求保释待审的一项司法制度。通俗来讲,就是在累犯被刑事拘留、逮捕后,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被保释待审。
累犯取保候审的条件有哪些?
累犯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
累犯犯罪活动基本上已经结束;
累犯情节相对较轻;
累犯具有固定的居所和工作;
累犯没有前科,并能够保证不会再次犯罪;
累犯没有重大违法行为和不当影响。
哪些情形下,累犯不能取保候审?
累犯不能取保候审的情形包括:
对社会危害性极大的案件;
对于少数民族犯罪、恐怖主义犯罪和跨国犯罪案件;
累犯有逃亡外逃的风险;
累犯被依法撤销缓刑;
累犯犯罪的情节极其恶劣或是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
累犯申请取保候审的程序?
累犯申请取保候审,需要向批准机关申请,并在有保证人担保下缴纳保证金。批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日内,决定是否同意取保候审,并在决定后三日内告知取保候审人、保证人和被害人。
累犯担保人应当满足哪些要求?
累犯担保人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年满18周岁;
有固定的居所和财产;
无不良的犯罪记录。
累犯备案登记的程序?
累犯被保释待审后,所在的公安机关应当对其实施备案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保释人的基本情况、保释期限、保释的收监的地点、保释的收监的联系人等信息。同时,保释时间届满前,应当每月向公安机关报告控制去向情况。
累犯取保候审的风险有哪些?
累犯通过取保候审,免于羁押期间的刑罚,可以回到社会上继续生活和工作。然而,对于犯罪分子的保释,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累犯再次犯罪,就可能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保释期间一定要严格监管。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累犯在取保候审前,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而且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累犯取保候审可以减轻犯罪分子的刑罚,让其回到社会上继续生活和工作,但对于犯罪分子的保释,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监管,确保社会的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