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到法院得多久
取保候审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签署保证书,保证其在一定期间内不逃逸,并按照法院或公安机关的规定履行相应的监管义务。那么,取保候审到法院得多久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申请取保候审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向法院或公安机关提交书面申请,申请取保候审。公安机关的申请应当由公安机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
审查取保候审申请
法院或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取保候审申请后,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情况、社会关系、犯罪记录等进行调查和审查,同时听取检察机关和辩护人的意见。
决定取保候审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法院应当决定对其取保候审;对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法院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公安机关不予决定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签订保证书
决定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当签订保证书,并在取保候审期间内履行监管义务。其中保证书应当包括取保候审期间的义务、约定的监管措施、保证人的意见等内容。
履行监管义务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当履行监管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不得逃逸、不得出入限制区域、按规定报到等内容。同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配合公安机关或法院的相关调查。
取保候审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的期限应当自签订保证书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但是,如果案件复杂,需要延长取保候审期限的,则应当报请审批,并在期限届满前告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扣押物品
在取保候审期间,法院或公安机关可以扣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财物,但应当在扣押之日起15日内作出补偿决定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案件审理
在取保候审期间,法院或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开展案件审理工作,并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取保候审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如有违反监管义务的情况发生,则应当报请相应的机关处理。
观点
综上所述,取保候审到法院所需的时间,主要取决于相关调查和审查的时间,以及对取保期限的规定。在取保候审期间,被监管者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履行监管义务,如有违反则可能被撤销取保候审或采取其他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