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必需备案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职工之间的双方约定,矛盾可以上诉至劳动仲裁委员会或法院处理。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劳动合同必须备案。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什么是劳动合同备案?
劳动合同备案,是指用人单位按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备职工劳动合同和劳动人事档案的手续。备案的时间一般为职工入职后一个月内,符合条件的劳动合同必须在劳动合同签署后的一个月内完成备案手续。
劳动合同备案的必要性是什么?
备案是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保障措施。首先,备案可以大大加强了劳动合同的约束力,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权利。其次,劳动合同的备案有助于加强劳动行政机关的监管力度,确保用人单位不会有不良行为,而且用人单位将不得不承担正式签约的责任。最后,劳动合同备案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确保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劳动合同,保护职工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劳动合同备案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备案过程中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提交如下材料:
① 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② 劳动合同的签订时间、工作岗位和薪资标准;
③ 用人单位盖公章和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社会保险登记证明、工商登记证明、组织机构代码证明、税务登记证明;
④ 劳动合同期限解释说明,单位和职工自愿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书。
如何进行劳动合同备案?
1.在线备案。可以通过人社部门官网或劳动监察官网办理在线备案,支持离线后在线上传。
2. 现场备案。用人单位可在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现场提交劳动合同备案申请。
3. 加急备案。需要紧急备案的用人单位,可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窗口加急通道。
备案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1. 劳动合同备案期限在职工入职后的一个月内完成,否则用人单位可能面临一定罚款。
2. 劳动合同备案时间的延误将导致约定时限无法执行,可能反过来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
3. 在劳动合同备案前,必须确保劳动合同的内容与法律法规相符,完整、真实、合法合规。
劳动合同备案的重要性
劳动合同的备案看似一项简单的形式化操作,实际上却至关重要。它保障着用人单位和职工之间的权益,离开这项保护举措,两方的权益很难得到有力的保障。因此,每个用人单位都必须认识到劳动合同备案的重要性,确保签订的劳动合同在备案后才具有法律效力,适应应对各种问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