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拘取保候审到法院
什么是刑拘取保候审?
刑拘取保候审是指当公安机关对某人立案侦查后认定其有比较严重的刑事责任,并认为该人可能会向外跑逃或者出现其他的危险情况时,会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用刑拘方式把该人羁押起来,但同时也会根据情况对该人进行取保候审。取保候审就是对被羁押的人进行一定的限制和监看,但并不完全限制他的人身自由,允许其离开公安机关,只要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去报到,用于确保案件的调查和取证。
刑拘取保候审的程序
刑拘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
公安机关按照法定程序立案侦查,制证立案,并将被侦查人拘传至其指定的地点。
公安机关依法告知被侦查人其被拘传的理由和依据,并通知其近亲属或者单位的负责人。
公安机关立即或者在规定时间内审查核准拘留。
公安机关作出刑拘决定后,应当将决定书交给被刑拘人,并告知被刑拘人自订保证书或者向公安机关交纳保证金等。
被刑拘人应当在公安机关监视下向其近亲属或者单位领导提出保证,并向公安机关呈交保证书或者支付保证金。
公安机关对被刑拘人采取监视居住措施,要求被刑拘人每天在指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签到。
被监视居住人员应当遵守监视居住的规定。
从刑拘到取保候审到法院
如果在监视居住期限内,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发现被监视居住的人存在潜逃或者其他危险情况的,可以延长监视居住措施有效期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当然也可能决定将该人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在这一环节,就可能涉及到进一步的取保候审程序。
进入取保候审程序
在刑拘取保候审期间,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可以根据案情,决定是否对被刑拘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如果采取取保候审,公安机关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检察院提请审查起诉。
法院对取保候审的处理
如果公安机关提请起诉后,人民检察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而如果被刑拘人被取保候审期间,检察机关未对其提起诉讼,公安机关就应当对该人解除刑拘取保候审措施。如果被取保候审的人的行为违反了相关的规定,公安机关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撤销其取保候审。
被撤销取保候审之后的处理
如果取保候审被撤销,对被撤销取保候审的人应当限期接受再次刑拘或者取保候审。如果被撤销取保候审并且被再次刑拘,公安机关不得对其再次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公安机关应该如何保障刑拘取保候审的合理性?
公安机关在对某人采取刑拘取保候审措施时,必须要具备以下条件:
罪行立案侦查必须得到法定程序;
被侦查人应该被告知其被拘传的理由和依据,并通知其近亲属或者单位的负责人;
公安机关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审查核准拘留,作出刑拘决定并将决定书交予被刑拘人;
被刑拘人应当在公安机关监视下向其近亲属或者单位领导提出保证,并向公安机关呈交保证书或者支付保证金;
如何规避刑拘取保候审时的风险?
被刑拘的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注意自身的行为,在监视居住期间应当准确履行报到通知、定期报到等规定。同时,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在监视居住期间,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危险情况,尽量避免对案件调查的影响。
结论
刑拘取保候审是针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中需要采取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只要合理规避风险,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就能顺利地进行到案件审判的最后阶段,保障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刑拘取保候审的重要性,并妥善考虑自身的行为,避免对案件调查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