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仲裁
仲裁是指当事人因民事纠纷或经济争议不能和解,通过约定或者依照法定程序,选择由第三方仲裁机构或者个人依照法定程序,对争议进行调解或者裁决的一种民事争议解决方式,属于合同制度的一种安排,具有公正、快速、便宜的方式。
仲裁的优点
仲裁相对于诉讼有以下的优点:
1.快速:仲裁的程序相对于诉讼简单快速,时间要短;
2.成本低:仲裁对当事人的经济实力没有过多的要求,减少了在律师费、鉴定费、证人费等方面的开支;
3.隐私性强:仲裁裁决的公开趋势越来越强,但仲裁过程可以更好地维护商业秘密和隐私;
4.裁决具有强制力:仲裁裁决在中国境内就具有了与法院判决同样的强制执行力;
5.高效:除非双方当事人均同意放弃仲裁,否则仲裁裁决即产生法律效力,绕过了司法程序的耽搁和繁琐。
仲裁的缺点
仲裁相对于诉讼有以下的缺点:
1.仲裁裁决的结果一般是终局的,一般不存在上诉的可能;
2.一般要求仲裁费用向输方追偿,中小企业一旦败诉,会面临财务上的崩溃;
3.仲裁通常要求合同了解才能通过,如果当事人不理解或不细心或者合同中有漏洞,则会否认申请或审理的结果。这就要求人们在签合同时,一定要知情达意;
4.仲裁的审理过程中是缺少诉讼证明规则的,所以在证明过程中,一般的士证、书证之外,当事人还需要出示更多的证据;
5.仲裁过程容易受到仲裁庭的人选和程序的影响,如果仲裁裁判人员偏袒某一方面,对于守法的当事人来说,缺乏公正性。
如何选择仲裁机构
在选择仲裁机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自己的财力实力;
2.案件是否能提交该机构仲裁;
3.该机构的仲裁机制是否独立公正;
4.是否有专业化的仲裁裁判员。
如何申请仲裁
以下是申请仲裁的简单步骤:
1.书面提交仲裁申请;
2.缴纳仲裁费用;
3.答辩期、质证期、调查期等程序;
4.开庭、裁决;
5.执行。
如何参加仲裁
如果是被申请方,参加仲裁的步骤包括:
1.收到仲裁通知书;
2.申请延期;
3.提交答辩;
4.撤销仲裁;
5.参加听证,质证、辩论;
6.判决期、执行期。
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
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同样具有实现的效力,甚至较民事判决或裁定更为简便。一旦仲裁裁决成文且送达生效后,对败诉方就已具备了法律约束力。当然,仲裁法亦允许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请对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惟这只能执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仲裁裁决。如果对方方在境外,则需要向当地的法院申请执行。
适合仲裁的案件类型
任何形式的合同纠纷,如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商品买卖纠纷、服务提供合同纠纷、劳动合同纠纷、投资纠纷、物业管理合同纠纷、国际商务合作争议等均可通过仲裁方式处理。除非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不得仲裁,否则所有私法纠纷均可仲裁。
如何合理运用仲裁机制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以下几点来合理运用仲裁机制:
1.在办理各类合同时,尽量对争议和解方式在合同中进行约定;
2.在已经存在争议的时候,通过调解、协商等多种方式解决争议;
3.掌握仲裁机构的法律程序和申请细节;
4.正视仲裁的实际作用和不足之处,并逐步加以改进;
5.依据法律和实际情况以及自身利益权益,合理利用仲裁机制。
观点
总的来看,仲裁具有更快更便捷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裁决难以上诉、费用负担不清等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仲裁机构和正确运用仲裁机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纠纷,提高商业纠纷的解决效率,切实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