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决违法的情形
仲裁是指当事人自愿协商选择由第三方进行裁判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当事人达成的裁决,即为仲裁裁决。虽然仲裁裁决的效力与法院判决等同,但仲裁裁决也存在被认定为违法的可能性。下面将介绍仲裁裁决违法的情形。
违法情形一:仲裁协议存在缺陷
仲裁协议是仲裁程序的前提,如果仲裁协议自始无效或被判定无效,那么仲裁裁决也将被判定无效。具体来讲,仲裁协议可能存在以下缺陷:1. 无效协议项;2. 协议范围不明确;3. 签订协议时当事人精神状态异常等。
违法情形二:仲裁庭组建不合法
仲裁庭的组建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否则仲裁裁决将被认定为违法。例如,仲裁庭可能存在以下不合法情形:1. 由不具备法定条件的人员组成;2. 未经当事人同意,第三人参与庭审;3. 仲裁庭成员在过程中发生利益冲突等。
违法情形三:违反法律或仲裁规则制定裁决
仲裁裁决必须基于法律或仲裁规则前提下进行制定。如果仲裁裁决不符合法律或仲裁规则,那么该裁决将被判定为违法。例如,仲裁庭超越其管辖权所作出的裁决。
违法情形四:违反公序良俗制定裁决
仲裁裁决不能违反公序良俗,否则将被判定为违法。具体来讲,公序良俗包括社会公德、公共安全、民族风俗、民事纪律等。例如,仲裁裁决鼓励犯罪行为。
违法情形五:对裁决结果有重大影响的法律事实未经质证或未经举证就作出裁决
仲裁裁决必须以经过质证或举证的法律事实为基础。如果仲裁裁决对未经质证或未经举证的法律事实作出裁决,且该裁决对其结果产生重大影响,那么该裁决将被认定为违法。
违法情形六:仲裁员和当事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应保持独立、中立的态度,如果仲裁员和当事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那么该裁决将被判定为违法。
违法情形七:违反程序公正原则
程序公正原则是仲裁程序的核心原则,如果仲裁过程中违反该原则导致裁决不公正,那么该裁决将被认定为违法。例如,不公正的仲裁程序可能包括恶意排除证据、不公开听证、不平等的庭审环境等。
违法情形八:裁决违反强制性规定
仲裁裁决必须遵循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否则将被认定为违法。例如,仲裁裁决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反中央对所在地法律政策的强制性规定等。
违法情形九:违反国家政策法规制定裁决
仲裁裁决必须遵循国家政策法规,否则将被认定为违法。例如,仲裁裁决违反国家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政策规定等。
违法情形十:仲裁庭作出的裁决已经被法院判决为无效
如果仲裁庭作出的裁决已经被司法机关判决为无效,那么仲裁裁决将被认定为违法。
观点
尽管仲裁裁决的效力与法院判决等同,但仲裁裁决也存在被认定为违法的可能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当事人应该在签订仲裁协议时仔细审查协议条款,避免协议存在缺陷。同时,当事人也应该在仲裁过程中严格遵守仲裁规则,确保裁决的合法性并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