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可以仲裁
遗产继承是指在遗产人去世后,通过法律程序将遗产移交给合法的继承人。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争夺遗产产生纠纷。那么,这种纠纷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解决呢?本文将介绍遗产仲裁的相关内容。
什么是遗产仲裁
遗产仲裁是指通过第三方仲裁机构对遗产继承纠纷进行独立公正的裁决。相比于法院诉讼,仲裁具有速度快、程序简单、秘密性高等特点。同时,仲裁裁决也同样具有强制执行力,能够有效地解决遗产继承纠纷。
仲裁的适用范围
遗产仲裁适用于继承人之间发生的纠纷,例如针对遗嘱的有效性、遗产分配比例、遗产的管理、继承人的资格等问题。但是,对于已经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通常不能再通过仲裁来解决。
如何进行遗产仲裁
进行遗产仲裁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双方达成仲裁协议:在遗产继承纠纷发生前,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签署仲裁协议,约定使用仲裁方式来解决纠纷。
2.选择仲裁机构和仲裁员:选择独立公正的第三方仲裁机构,并选派熟悉遗产继承相关法律的专业仲裁员。
3.提交仲裁申请:将申请书和有关证据提交到仲裁机构,仲裁机构将进行立案审查。
4.仲裁庭开庭:仲裁庭将通知双方出庭进行庭审,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辩论,并进行相应的裁决。
5.仲裁裁决生效:当仲裁庭做出裁决后,裁决书将由仲裁机构送达双方,并具备强制执行力。
仲裁的费用
与诉讼相比,仲裁的总体费用相对较低,但具体费用取决于仲裁机构和仲裁员的要求及案件复杂程度。通常,双方需要分摊裁决费和仲裁机构费用。
遗产仲裁的优缺点
优点:遗产仲裁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费用低廉等特点,在纠纷解决中非常有优势。
缺点:由于仲裁裁决的不可上诉性,一旦裁决生效,维权成本较高,所以选择仲裁时需要谨慎。同时,对于一些法律条款和问题的解释可能不够详尽,可能导致一些争议。
结语
总的来说,遗产仲裁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遗产继承纠纷解决方式,能够有效缩短继承纠纷解决时间、节约成本,但选择仲裁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