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明确双方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劳动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18年的劳动合同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一一探讨。
2. 合同期限
合同期限是协商双方同意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开始和终止时间。2018年出台了新的意见,强调临时工等非全日制工作人员的劳动合同,不得连续续订合同期超过两年。合同期限超过2年的,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 薪酬保障
薪酬保障是劳动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2018年,国家明确规定,在“五险一金”缴纳基数不低于上年度平均工资的情况下,企业可通过协商合法合理的方式,对缴费比例进行调整。此外,还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各地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4. 劳动时间规定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安排下的工作时间,2018年明确规定,在一周内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否则应当支付加班费。对于特殊行业的劳动者,如医疗等,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劳动时间规定。
5. 带薪休假制度
带薪休假是指劳动者在享受休假期间,仍能得到相应的工资报酬。2018年,国家新规定,在劳动者享受带薪年休假期间,除了按月工资外,还应当按照应得带薪年休假日数支付工资。
6. 合同解除
合同解除是指协商双方按照行业惯例和法律规定,终止已订立的劳动合同的行为。2018年,在合同解除的工作中,要注重与劳动者的协商,确保合同终止的公正、合法。特别是在辞退员工等情况下,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赔偿计划。
7. 劳动保障监察
劳动保障监察是指人力社保部门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条例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察和检查的行为。2018年,国家加强了劳动保障监察的力度,对违法用工的行为进行了打击,加强了劳动保障的法制化运作。
8. 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国家为生活困难的劳动者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制度。2018年,国家加强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设,为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特别是在涉及到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案件中,加强了法律援助的支持。
9. 就业创业政策
就业创业政策是针对失业以及创业人群的政策。2018年,国家加强了就业创业政策的建设,在促进就业方面着力,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创业人群。
10. 观点
2018年劳动合同的变化,无不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与维护。尽管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在未来的劳动合同管理中,我们应该在法制化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真诚地维护雇主与劳动者的权益平等,让合同管理更加健康、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