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协议与劳动合同有关系吗
在实际操作中,劳动协议和劳动合同经常被用来指代同一份文件,这两者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劳动协议和劳动合同的定义及区别
1. 定义:
劳动协议是指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就一项或几项具体工作内容达成一致的书面协议。
劳动合同是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就劳动条件达成的书面的协议,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合同。
2. 区别:
劳动协议是一种低于劳动合同的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形式,在合同争议中占据次要地位。而劳动合同由于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法律保护,拥有更高的法律地位。
劳动协议和劳动合同在法律上的关系
在法律上,劳动协议与劳动合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实际上它们都是具有规范作用的书面协议。
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协议的时候,协议中的基本内容应当与劳动合同一致,协议签署后也应当及时办理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备案。如果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应当依据劳动协议中的约定履行相应的劳动义务。
签订劳动协议的意义和作用
1. 对于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岗位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方案,让更多符合用人单位的个性化要求的员工加入进来。
同时,可以让员工在短期内尝试适应新的工作内容,了解公司的员工管理政策和企业文化,对于公司的招聘和人员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对于工作者
工作者通过签订劳动协议,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也有更加自由的选择切换岗位的权利。
所以,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和维护优秀员工时,可以先制定劳动协议,通过考核检查期来决定是否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
如果在劳动过程中出现了劳动纠纷,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实在协商不成,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者提起诉讼。
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一般有三种结果:达成调解协议,不达成协议和口头调解,但无论怎样,调解都不具备法律强制力。
如果调解不成,就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者法院诉讼来解决劳动争议问题。这时,在法定期限内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就可以获得法定的处理结果,可以对胜诉方进行强制执行。
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及要求
1. 提交仲裁
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向所在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但必须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出,逾期则不予受理。
2. 受理仲裁
受理人查看申请人的证据材料等,并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如果受理,将会通知进行仲裁。
3. 仲裁庭听证
由受理机构组织仲裁庭进行听证。听证前均需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听证结束后双方均可申请补充证据。
4. 仲裁裁决
仲裁庭根据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就事项作出裁决,并通知双方。仲裁裁决一般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拒不执行,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离职时的相关问题
1. 解除劳动合同
受聘人想要解除劳动合同,必须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解除:
双方协商一致;
解除合同的一方因支配本合同的一方而另行就业;
解除合同的一方因身体受到损伤或对象服务的荒废和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从事原劳动的工作;
解除合同的一方,因移民或者非因个人意愿所致的原因离开工作岗位且在合同规定的通知期内通知了另一方;
其他导致劳动合同不能履行的原因。
2. 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如果受聘人需要解除劳动合同,在保障公司利益的同时,也应该为受聘人争取不低于×××的经济补偿。
劳动安全和健康
企业是个人争取自身权益的多元化平台,而安全生产是企业快速高效发展的基础。
企业通过组织行业专家和配备专业设备,定期开展练习和安全教育培训活动,顾及劳动者身体健康,保障劳动生产的安全与健康。
劳动协议的结论
总之,在实际工作中,劳动协议与劳动合同都是用人单位与员工间权益保障的纽带,双方应认真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好人民群众群体的就业、休息和生活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