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科普
专业、免费、可靠

不符合取保候审情形

不符合取保候审情形

概述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犯罪嫌疑人在未被判定有罪前,由司法机关对其作出不收押的保释决定,并在一定期限内监督其线下活动的一种制度。取保候审制度是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维护司法公正、促进诉讼速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度。然而,不是所有犯罪嫌疑人都符合取保候审的情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哪些犯罪嫌疑人不符合取保候审情形。

存在社会危险性的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若存在明显的社会危险性,可能危及社会公共安全或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则不能取保候审。例如,涉及毒品、危险品、暴力犯罪等情况,犯罪嫌疑人即便家庭固定、工作稳定等因素较为优越,也不能获得取保候审的机会。

逃跑风险较高的嫌疑人

对于逃跑风险较高的犯罪嫌疑人,司法机关也不能放行。例如,有外逃史、身份不明等情况,或者犯罪嫌疑人有严重的财产依赖、出境证件及手续不全等原因,都会导致其逃跑风险较高。

极端情况下的残忍犯罪嫌疑人

对于极端情况下的残忍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取保候审。例如,涉及强奸、杀人、绑架等极端暴力犯罪的嫌疑人,不宜取保候审。

不符合取保候审情形

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如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即便其辩护人递交了取保候审申请,司法机关也无权决定其取保候审。

有证据证明可能会窜改、毁灭、伪造证据的犯罪嫌疑人

对于有证据证明可能会窜改、毁灭、伪造证据的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取保候审。此类犯罪嫌疑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与此同时,取保候审后可能继续犯罪并毁灭证据。

存在重大社会影响的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如果存在重大社会影响,则不能取保候审。例如,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社交网络等对于案件的大量深入报道可能导致案件进一步升级甚至影响到司法公正。

被宣判有罪或正在执行刑罚的犯罪嫌疑人

被宣判有罪或正在执行刑罚的犯罪嫌疑人不符合取保候审情形。此情况下,司法机关应本着杜绝再犯、防止社会危害的原则,不再批准取保候审。

存在司法机关难以掌握的情况的犯罪嫌疑人

对于存在司法机关难以掌握的情况的犯罪嫌疑人,司法机关也不能批准其取保候审。例如,涉及机密文件、国家秘密等得不到保障的犯罪嫌疑人,或涉及司法机关无法掌握的国外犯罪嫌疑人等。

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嫌疑人

对于那些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了取保候审规定的犯罪嫌疑人,则司法机关有权终止其取保候审,并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

结论

不能符合取保候审情形的犯罪嫌疑人数量较多,司法机关必须结合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具体情况,结合犯罪嫌疑人的背景、涉罪情节、社会状况、举报人的立场、证人证言及律师的辩护意见等综合因素,决定是否可以批准其取保候审。不同情况下,应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保释决定,避免取保候审制度被滥用。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逐日律法网 » 不符合取保候审情形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