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合同仲裁
在商业活动中,合同仲裁是常见的争议解决方案之一。但是,如果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本身是非法的,那么即使仲裁裁决是公正的,也无法得到法律保护。本文将探讨非法合同仲裁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合同仲裁的概念
在商业活动中,合同仲裁通常指当各方在达成协议后出现争议时,通过第三方机构或个人进行调解或者裁决争议的方式。相对于诉讼,合同仲裁更具有灵活性、快速性和保密性等优点。因此,在国内外各类合同中都广泛采用合同仲裁条款。
非法合同仲裁的概念
合同仲裁条款需要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就被认为是非法的。非法合同仲裁通常指的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合同仲裁条款,例如在仲裁协议中规定:
不得向法院起诉;
合同中仲裁机构的选择不公正;
违反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仲裁条款。
此外,如果合同中仲裁条款没有明确规定争议应当提交到具体的仲裁机构,而只是简单地约定“应当按照仲裁制度处理争议”,那么这样的条款也可以被视为是非法合同仲裁。
非法合同仲裁的后果
非法合同仲裁条款的存在会给商业活动带来不良后果。一方面,非法合同仲裁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争议解决的无序化,长期拖延诉讼进程,增加诉讼成本和时间成本;另一方面,非法合同仲裁条款的存在可能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损害各方利益,并影响司法公正和道德风尚。
建议
为了防止非法合同仲裁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建议:
第一,各类合同应当制定合法、规范的仲裁条款,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当签订合同时,应当签署合同时认真阅读合同中所有内容,如果有不合法、不符合规定的内容,应当立即予以更改或提出异议。
第二,应当加强仲裁机构的规范管理,有效防范非法仲裁合同的发生。可以通过加强仲裁员资格审核、健全仲裁机构管理制度等措施,提高仲裁机构的诚信度和公正度。
第三,可以通过建立合同仲裁争议解决机构的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的仲裁条款,有效促进商业活动的有序开展。
结语
非法合同仲裁条款只会给商业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和风险。企业要合法用合同仲裁来解决纠纷,而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因此,在签订合同时,签署方应当充分认识到仲裁条款的重要性,并严格遵循合同约定,避免因条款不当引起争议,从而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