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常见问题解说
一、 什么是仲裁
仲裁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指当事人通过第三方仲裁机构,以公正、独立、及时、高效的方式处理纠纷,仲裁程序不受国家行政部门干涉。
二、 仲裁与诉讼有何不同
程序不同
仲裁不受国家行政部门干预,它的仲裁程序根据双方约定及仲裁机构的规则开展,诉讼是由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开庭审理。
成本不同
仲裁相对于诉讼成本较低,因为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无须支付律师费篡改、移送费等诉讼费用;而在诉讼中,律师费、诉讼费、财产保全费等需支付的费用比较高。
三、 仲裁适用范围
行业适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凡是民事、商事等等经济活动争议,均可以提交仲裁机构解决。如劳动、合同、债务、知识产权、海事、航空等情况均可以适用仲裁解决。
国际适用
支持国际商事争议仲裁,通常采用国际组织(如国际贸易法庭)或国际互惠友好条约规定的仲裁机构。
四、 仲裁具体流程
仲裁申请
当事人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并根据仲裁规则提交材料。
仲裁庭成立
仲裁机构依据情况指定或当事人协商选定仲裁员,组建仲裁庭。
开庭听证
仲裁庭召开听证会,听取双方代理人的陈述和证据。
仲裁裁决
仲裁员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多方比对,作出仲裁裁决。
五、 仲裁申请的时效性
逾期提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仲裁申请期限为自发生争议之日起60日内,逾期提出,申请人需说明事由,证明没有过错。
六、 仲裁裁决能否上诉
不能上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在仲裁程序中,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即,一旦达成裁决,裁决结果即为唯一结果。虽然当事人不满意仲裁裁决结果,但是不能通过上诉机构对仲裁结果进行上诉。
七、 仲裁流程中需要提交哪些证据
证据提交
仲裁流程中需要提交可以证明双方权益的证据资料,如证人证言、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
证据数量及证明能力
同一证据有多份或多证据证明同一事实,可以增加证明能力。
八、 仲裁结果履行途径
执行方式
仲裁裁决可按民事判决或仲裁裁决申请强制执行;或者在双方同意下,大家遵照裁决执行。
强制执行
倘若被申请强制执行方不履行,申请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令,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观点: 仲裁作为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手段,其程序简便、效率较高、成本相对较低,适用范围广泛。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仲裁这一管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