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能否口头?
劳动合同是一种双方约定的法律文书,用于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的。那么,劳动合同能否口头?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解析这个问题。
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表明,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保障双方的权益。
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的合同,不受形式的限制,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但是,口头合同的效力相对较弱,如果出现争议,很难证明双方的真实意愿和约定。因此,建议双方签订书面合同,以保证合同的法律效力。
证据难题
如果双方选择口头合同,那么当出现法律争议时,双方如何证明双方的意愿和约定呢?如果没有书面证据,很难在法律上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在劳动合同中,必须采取书面形式,以确保双方权益不受损失。
法定标准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了用户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的最低工资标准,并明确了加班、休假、社会保险等内容。这些法定标准需要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如果采用口头合同,很难将这些法定标准准确地写进劳动合同。
习惯法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例如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可能习惯于采用口头劳动合同。但是,这并不代表口头合同就是合法的,仍需要符合法律相关规定。
劳动争议
如果出现劳动争议,采用口头合同比较难以维权,需要双方提供证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是,在口头合同中,证据的获取比较难。如果通过律师起诉,证人、证据都需要在案件处理前准备充分。
工作安排
双方通过书面劳动合同可以明确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方面的安排,以便双方能够按照约定进行工作,从而减少工作冲突。而在口头合同中,这些方面的约定很难统一,容易出现分歧。
和谐友好
虽然书面合同会为双方带来更多的法律保障,但是在雇佣关系和聘用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友好关系也同样重要,这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工人心理健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现场或是在其他的方式下,建立并严格遵守口头合同,这会增强员工的拓展普及性和忠诚度。但是务必保证口头合同的法律合适性、方便性和口音准确性。
结语
尽管历史上一些企业会采用口头劳动合同,但实际上,书面劳动合同是一种保障双方权益的较佳方式,也是劳动关系的基础。在执行劳动省和手续等过程中,都可采用最高的形式以保障双方合法权益,摆脱口头劳动合同。
参考文献
《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