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应该注意什么
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因涉嫌犯罪而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后,由公安机关让其获得因自认罪行而获得取保候审的一种保释方式。取保候审的保释人应按期到人民法院接受刑事审判,并遵守刑事诉讼法及公安机关有关规定,同时缴纳一定保证金,如不遵守诉讼约定或逃匿,保证金将被追缴。
取保候审的申请条件
公安机关在决定是否让涉嫌犯罪的人取保候审时,除了需要对罪犯人本身的社会危害程度、认罪悔罪的态度、对证据物证的危害程度等进行评估,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有固定住所或者其他能够保证履行诉讼约定的担保;
担保人有稳定的财产、职业等;
涉案金额不大或者其他情况。
取保候审的申请流程
取保候审的申请需向公安机关提交申请,公安机关经审查符合条件后,须出具取保候审决定书,随同将保证金收缴出来,并给予取保人送达。取保人领取取保决定书和保证金后,应在公安机关规定的期限内到达指定的法院。
取保候审需要注意什么
取保候审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如下:
一定要按期到达指定法院,否则公安机关将收回保证金,而案件将逐步升级为逃犯案件;
在取保期限内,离开本市或县的,必须事先报公安机关或者指定的人民法院,并得到准许;
在取保期限内,行为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再犯罪或者有损社会治安的行为。
取保候审期间的注意事项
在取保候审期间,取保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及时与律师沟通,了解案件进展,并做好明确、准确的口供;
要在适当的时候积极透露情况,以争取法院的宽大处理;
遵守与法院达成的一系列诉讼约定。
取保候审期间可以做什么
在取保候审期间,取保人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向律师咨询有关法律问题,获取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
向公安机关举报犯罪线索,协助公安机关侦查犯罪,积极展示自己的认罪悔罪态度;
积极参加教育改造,争取获得宽大处理。
取保候审期间禁止做什么
在取保候审期间,取保人需要谨慎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不得故意隐瞒或者销毁物证、书证等证据;
不得实施贷款、宅基地等财产转移行为,不得进行大额消费等可能导致逃避刑事责任的行为;
不得打扰证据所涉及的证人,不得诽谤、诬告他人。
取保候审的风险与注意事项
即使通过取保候审获得了自由,但是仍然需要谨慎行事。如果发现不符合保释条件,取保期间的行为将可能导致取保被收回,同时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取保候审人应该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积极配合申诉,并积极改造自己,展示出认罪悔罪的良好态度。
如何避免取保候审风险
在适当的时候自首并认罪悔罪,是避免取保候审风险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需要积极与律师沟通,获取法律咨询并按照律师的建议行事。此外,还需要积极社会参与,通过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和检察院的侦查工作,争取宽大处理。
结论
在取保候审期间,取保人不仅需要遵守法律规定,还需要积极改造自己,展示出认罪悔罪的良好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宽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