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ABC
劳动法律问题,常常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争议。透过仲裁机构,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那么,仲裁委员会是什么?如何仲裁?本文将为您解答。
仲裁委员会是什么?
仲裁委员会是由政府批准设立的一种非诉讼争议解决机构,目的是解决争议并达成协议。在仲裁委员会中,一般由3名仲裁员负责审理,并发出裁决结果。这种裁决结果与法院的判决效力相当。
仲裁机构可以处理什么样的问题?
一般来说,仲裁机构可以处理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工伤、人事争议等各种劳动法律问题。此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商业争议也可以通过仲裁机构来解决。
如何发起仲裁?
如果发生了劳动法律争议,员工可以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仲裁申请;企业则可以向具有仲裁资格的机构提出申请。双方一旦提出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将组织仲裁程序并进行庭审。
什么是仲裁庭?
仲裁庭是奉派审理仲裁案件的一组仲裁员,通常由3人组成。在仲裁庭中,仲裁员是独立的、中立的、公正的第三方。根据仲裁法规定,仲裁员不得同意本人或代表本人的组织任何一方当事人或其代表担任受到仲裁的案件中的仲裁员、代理人或专家。
仲裁庭有哪些权利?
仲裁庭可以采听证、质证、交叉质证、调查取证等手段,审理案件。同时,仲裁庭也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交证据和提供相关信息。
仲裁庭的裁决结果如何执行?
仲裁庭作出的裁决结果与法院的判决效力相当,其执行程序与法院的判决执行程序相同。如果一方不服裁决结果,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如何避免劳动法律问题?
为了避免劳动法律问题的发生,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明确劳动力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的用工制度,注重合同签署和保护。
结论:
仲裁委员会是解决劳动法律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发生问题后,员工可以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仲裁申请;企业则可以向具有仲裁资格的机构提出申请。仲裁庭是奉派审理仲裁案件的一组仲裁员,采取听证、质证等方式审理案件。裁决结果与法院的判决效力相当,如果一方不服裁决结果,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为避免劳动法律问题的发生,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用工制度,注重合同签署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