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性措施,指对尚未开庭审理或已开庭审理但尚未宣判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因未达到逮捕的必要性和紧急性条件,但有逃跑、毁灭证据等危险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其签订取保候审书,并交纳相应的保证金或提供担保人,对其实行限制出境等监管措施,以确保被告人可按时到庭接受审理,保证司法机关的侦查、审判权益。
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对满足以下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可以执行取保候审措施: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被认定为逃犯、证据散失、灭失的迹象等情形,确有逃避诉讼的可能;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经询问或审查有否联系他人以及逃亡的可能性等问题,对公安机关或审判机关有保证或保证金,或者提供担保人;
其他符合取保候审的法定条件。
取保候审没有保证书怎么办?
取保候审中,被告人自愿交纳保证金或提供担保人,并签订取保候审书,就可以离开看守所或场所。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取保候审期间消失、拒不接受传讯、拒不到庭或故意违反监管措施等行为,可能导致取保候审书被撤销。此时,被告人需要根据法定程序接受司法机关的惩处,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取保候审保证金的退还
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应当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以便在案件结案后予以退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当某起案件被判决确定,且被告人完全履行判决书所规定的义务,其保证金将在三个月内退还。
如何避免取保候审期间的违规行为?
为了避免取保候审期间出现违规行为,被告人有必要认真履行约定,不得随意违反监管措施。首先要确保出入证等监管措施的完好、不丢失;遵守每天、每周的报告制度、报到制度和停留制度、不得擅自离境;联络方式一定要保持通畅;持有身份证件、户口簿等证件出入境;遵守法律、法规,不要再次犯罪等。
取保候审如何保证民事赔偿?
在提起民事赔偿诉讼时,如果对方当事人被刑事拘留、执行逮捕或羁押,民事赔偿申请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保全申请,申请保全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的财产。因此,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也需要认真履行民事责任,积极履行赔偿义务。
取保候审期间的注意事项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必须出席庭审、答辩;
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撤销强制措施;
触犯其他法律法规,可能导致强制措施被撤销;
不得随意改变住所;
不得自行外出旅游。
取保候审与对经济犯罪的处置适用
在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中,根据犯罪嫌疑人危险性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相关部门可以决定执行取保候审等措施,或者对其实施拘留、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
结语
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在诉讼过程中对被告人的一种强制措施。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机关的规定,积极履行赔偿义务,以避免因违规行为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总之,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安全、法治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