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科普
专业、免费、可靠

不予取保候审的规定

不予取保候审的规定

在法律实践中,不予取保候审是一种常见的处罚方式,用于限制被告人自由,并确保案件进展。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不予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

一、不予取保候审的前提条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解释》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对于涉嫌犯罪的人员,当有以下情形之一时,可以不予取保候审:

1. 逃避追诉的;

2. 重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

3. 涉及案件的认定、量刑、判决,有严重争议或者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4. 潜逃在外且有逃跑可能的;

5. 涉嫌恐怖活动、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

不予取保候审的规定

6. 涉嫌贩卖、制造、运输毒品罪或者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或者以暴力等严重手段犯罪的;

7. 涉嫌非法侵入、非法存储、非法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或者涉嫌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需要深挖犯罪证据的;

二、不予取保候审的影响

对于被执行不予取保候审的人员来说,他们将会面临身体自由被限制,而且可能需要长时间地呆在拘留所里等待审判的开始。

三、不予取保候审的美国类比

在美国,类似不予取保候审的制度叫做”detention without trial”。这一制度在2002年所通过的《美国爱国者法案》中得以授权。

四、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对于被执行不予取保候审的人员来说,若希望恢复自由,可以向原审法院或者是审判监督机关提出申请。这一申请需要附有必要的材料及证据。

五、不予取保候审与人权

从人权角度来看,不予取保候审对被执行人的身体自由和其他一系列权利进行限制,然而这种限制在确保案件公平、公正审判的同时,也是必要的手段。

六、反对不予取保候审的意见

关于不予取保候审这一制度存在争议,许多人认为它过于严苛,违反了废除一切非法拘禁的原则,福建省高院在2020年通知中明确规定反对用不予取保候审“过度应用反腐败,打压公义”的意见。

七、不予取保候审与盲目追求留置阶段的风险

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不予取保候审这一制度虽然是必要的,但是过度和错误的应用会导致很大的风险。

八、不予取保候审在实践中的例子

2018年,因涉嫌严重违法犯罪的“天价学区房”案的全部19名被告人被限制了身体自由,并没有得到取保候审。

九、结论

不予取保候审虽然是确保案件公正、公平审判的必要手段,但是长时间的拘留却不可避免地会对被执行人的身体自由和其他一系列权利造成限制。因此,在执行上必须十分谨慎,不要盲目追求留置阶段的存在。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逐日律法网 » 不予取保候审的规定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