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取保候审规定
近年来,刑事案件越来越多,牵涉到的当事人也越来越多。在刑事审判中,涉及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指,对于涉嫌犯罪的被告人,根据规定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特殊情况下,可以保证其不逃避或者妨碍案件的正常审理而先行取保候审的措施。那么,取保候审有哪些规定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大家介绍。
1. 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
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适用于基本立案侦查和审理阶段。具体来说,就是刑事立案侦查阶段,还有一审、二审和减刑、暂监外执行等阶段都可以使用。不过,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2. 取保候审的条件
在立案侦查阶段,如果被告人已经被拘留,在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前提下,可以对其取保候审:
(1)犯罪嫌疑不大,不需要刑事拘留或者取保候审的限制;
(2)犯罪嫌疑较大,但符合法定取保候审的条件;
(3)在依法顶替逮捕和强制措施之间选择依法顶替逮捕。
除立案侦查阶段外,如果其他程序也需要取保候审,也应符合条件,具体可查阅相关法律法规。
3. 取保候审的期限
在我国,取保候审的期限一般是一个月。如果案件需要进一步审理,而被告人又不具备被羁押的条件,可以再次进行取保候审。如果以前取保候审期间有任何违规行为,那么取保候审的期限会相应延长。
4. 取保候审的方式
对于取保候审,常见的方式有监视居住和交付担保。其中,监视居住是指被保释人可以在特定的地点居住,但需要接受法律监管;交付担保是指被保释人需要找一个或多个人担保其会回来出庭受审。不同的司法机关和法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取保候审方式。
5. 取保候审需要缴纳保证金吗?
在我国取保候审过程中,一般需要缴纳保证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规定,如果是交付担保方式,需要担保人缴纳保证金或者提供财产担保。如果采取监视居住方式,被保释人本人需要缴纳保证金。
6. 取保候审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被告人获得取保候审,那么需要遵守相关规定。例如,不可以逃避或者妨碍案件的正常审理,不可以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的活动。此外,还需要遵守监控规定和有关申报等规定。
7. 取保候审的解除
如果是监视居住方式,取保候审可以通过提交书面申请和批准来解除;如果是交付担保方式,则需要担保人出面撤销。当然,如果取保候审期间有违规行为,可能会被解除取保候审。
8. 取保候审的意义
对于被告人来说,取保候审是一种保障。如果案件没有审判,而被告人又不具备被羁押的条件,那么取保候审就可以避免他因此而失去自由。另外,如果需要处理私人事务,有了取保候审,被告人就可以得到一定的自由,方便日常生活。
观点:取保候审是一种保障,但是其执行中仍然需要加强对被告人的监管,避免其再次做出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