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商标能取保候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壮大,商标被赋予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商标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企业的经营带来好处,更有着延伸的品牌影响力和无形资产的积累。因此,商标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个人利益而涉足到假冒商品的销售领域。那么,销售假商标这种行为是否可以通过取保候审来减轻处罚呢?
商标的意义和保护范围
商标,指供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使用的标记,它是企业知晓度的体现和公司信任度的保障,也是消费者选择品牌的指南。商标注册,是指将符合规定的商标申请提交到商标局进行登记,成为合法的知识产权。商标保护的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商标专用权人使用其已登记商标在同类商品或者服务上的权利,防止他人篡用其已登记商标。
销售假商标的行为定性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标识的商品,是对于商标权人的侵犯行为,是一种“伪造、盗用、买卖国家机关名称、检验检疫标志犯罪”的行为类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法销售赝品,根据所得款额,可以判掉了拘留,拘役,或者有期徒刑。若情节严重,涉及巨大数额,可以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销售假商标受到的处罚是非常严重的。
取保候审的含义和情形
取保候审,是指因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或者经济情况需要,在取得拘留不适用的情况下,由公安机关决定采取的一种刑事保全措施。取保候审的条件为:犯罪嫌疑人未满十六周岁或者六十五周岁以上,且不属本人主观故意犯罪;使用暴力、威胁、贿赂等手段阻止证人作证的;确因经济情况等原因无法适用其他刑事拘留的;家庭成员生活无法解决或者确有严重事实依据,适用去职保护的。
取保候审适用于销售假商标的案例分析
对于销售假商标这一犯罪行为,不存在适用取保候审的情形。首先,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上考虑,销售假商标的行为并不是因为本人主观故意的行为而造成的,而是存心获取不当利益所做的行为,因此犯罪嫌疑人无法从这一方面寻找适用取保候审的依据。其次,如果考虑到它非暴力犯罪嫌疑人是否可以取保候审,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犯罪嫌疑人返还赃款,和当事人有无厌恶行径表示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结论
由此可见,销售假商标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犯罪行为,如果发生这种行为,切勿试图通过取保候审来减轻处罚。因此,大家应该加强对商标知识产权的保护,警觉各种假冒伪劣商品,树立正确的商标观念。同时,对于销售假商标等侵权行为,应该支持相关执行机构依法处理,为全社会建立良好的商标保护氛围。